Featured image of post 헤어질 결심

헤어질 결심

起筆于 23.03.14

Long halftime walk

幾天前的 Oscar 開獎,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台譯:媽的多重宇宙) 成了當晚的最大贏家。自從 17 年把 Best Picture 頒給了 Moonlight ,19 年因爲打壓流媒體將 The Irishman 排除在所有名單之外后,Oscar 對我來説更像是走過場,當然有時甚至還能看到扇人巴掌的片段。對比到每年的 Cannes Film Festival (坎城影展) ,這種感覺便更加强烈了。 去年的坎城影展中,有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叫作《分手的決心》。看完後讓我想起了許多年前讀過的一本小説,《嫌疑人X的現身》,藏在偵探小説框架下的愛情故事。《分手的決心》帶給我類似的感覺,卻在無形中又多了種不同的味道。

Heojil kyolshim

第一次點擊電影檔案,先吸引我注意的,是文件檔案的名字。并不是英文譯名 Decision to Leave ,而是另一串英文字符,

Heojil kyolshim

我嘗試想要弄懂這一段字串的意思。看到前半部分 Heojil ,突然想起韓語中 헤어져 (分開) 的發音 heeojyeo 好想和它有些相似;後半段的部分,拼讀起來和國語中“決心”的發音十分相近。便大概覺得可能是韓語的羅馬音拼寫,Google 了一下,也就印證了我的猜想。這句話在電影中,也只單單出現了一次,

다른 남자하고 헤어질결심하라고 냈습니다.

是爲了和某個男人下定分手的決心才結婚的。

這句話我覺得是電影中瑞萊對海俊的第一次告白。第二次告白,則來到瑞萊自殺前在車上留下的話:

你說愛我的瞬間,你的愛就結束了,你的愛結束的瞬間,我的愛就開始了。

兩次表白,瑞萊所使用的語言是不同的。第一次她説的是韓語,而第二次,她所説的是自己的母語。電影中的男主海俊,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韓國刑警;而瑞萊是一個到韓國生活的中國女人。因爲韓語是對方更熟悉的語言,所以瑞萊第一次選擇了用婉轉的言語去削弱語言上的直接;而第二次她選擇了用婉轉的語言代替了直接的言語,更多的是在訴説自己矛盾卻又强烈真心。這兩句臺詞的細微差異,讓觀衆能參與到電影中人物的内心活動中,也更加能體會到他們的心境。而這部電影中的臺詞,或者說語言和言語的渲染,我覺得是這部電影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中帶有獨特味道的所在,我喜歡的地方。

湯唯

有人説,《分手的決心》中宋瑞萊這個角色,簡直像為湯唯量身定制的。的確,從中國女人和韓國外來者這兩個角度出發,湯唯毋庸置疑是完美匹配的。對韓語的熟悉,卻又不是那麽熟悉的瑕疵,也成爲了電影美妙的一部分。但,我覺得即使她沒有去過韓國,我也覺得她可以。

我對湯唯瞭解其實不多,如果不是前不久和人聊起,我可能連她是哪裏人也不大知道。但僅僅從《色戒》(Lust, Caution)和《月滿軒尼詩》(Crossing Hennessy),我就知道,湯唯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單從語言演繹,湯唯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演員。《色戒》中出現過上海話和粵語臺詞,湯唯都把握的很好。而《月滿軒尼詩》從頭至尾都是粵語對話,與她演對手戲的則是張學友。與玄彬搭戲,電影《晚秋》 (Last Autumn),也可以看到湯唯在演繹一個異邦女子時的獨特氣質。幾天前聽到一個説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是不自知的。走一步,看一步更符合某種常態,但對於某個節點,即使不自知,它也默默的成爲了一部分。不論是湯唯成就了宋瑞萊,還是如何,從湯唯過去所扮演的角色中或多或少能看一些宋瑞萊需要的影子,也就明白爲什麽她會如此適合這個角色了。

愛情

《分手的決心》的導演朴贊郁,其實在這部電影以先,我並沒有太喜歡這位韓國導演。我第一次知道他,就已經到了《小姐》(아가씨) 這部電影了。爲什麽說已經到,也是因爲《小姐》是他很後期的作品了。後來才稍微瞭解了一些他比較早期的作品,韓版的《老男孩》(올드보이)。不過從《小姐》中,就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他的特別風格。以至於倒回去看的時候,就有種感覺覺得,這個導演的口味實在是越來越重。這也是我當時沒那麽喜歡他的原因,可能我更喜歡那種“無聲的巨響”。朴贊郁導演的作品,一般會用很重的情節,很重的鏡頭語言來表達他想表達的内容。但在整個電影的大開大合后,留給表達内容的空間,就顯得沒那麽激烈。《分手的決心》,一反常態的,講述了朴贊郁想要表達的愛情。

一般在唱歌的時候,越輕的發音,往往需要更多的氣息。電影有時候也是一樣,用簡單的鏡頭表達更準確的語言,所需的技巧,肯定是更多的。當然我並不太喜歡單純從技巧的角度來看電影,電影本身所帶有的氛圍感更吸引我。一直想講講電影中的愛情故事,這也是拖稿的主要原因。我覺得我未必懂得愛情,但後來覺得有時站在圈外更有種旁觀者清的既視感,也就繼續照著我的理解寫下去了。

海俊對瑞萊的感情,在電影的第一部分其實體現的比較清晰,但也在符合劇情的含蓄。問話中無形的偏袒,爲她著想,在觀察她是往往會帶入到某種角色中。另一種表達方式,則是通過海俊的失眠來展現的。海俊的不眠症十分嚴重,所以他也才會在夜間監視嫌疑對象。但在他監視瑞萊后,晚上即使是睡在車上也能睡的很好。這種“身體的喜歡”,似乎不太有意識,所以海俊也沒有察覺。在後面也多次出現了這個情節,只要瑞萊在海俊身邊,海俊就能穩穩入睡,海俊是剋制的,但意識不到的喜歡,卻完全暴露了。

我很喜歡失眠和入睡的設定。可能這是某種我容易感受到的感覺,每天都要睡覺,三不五時的失眠,失眠后的入睡顯得更令人明白,可以睡着是件珍貴的事情。那種舒服的感覺,是最赤裸的,卻也難以獲得。很多時候會談論是喜歡一個人更容易還是愛一個人更容易,感覺像是在問生物和物理哪個學起來比較容易。對我來説,喜歡是比較簡單的,愛是比較複雜的。只不過有時大家喜歡簡單的,有時候大家又喜歡複雜一點的。如果要將這兩者拆分來看,海俊的“愛”情流露則更加激烈一些。到後來在鋤頭山上,海俊願意將自己的生命都交給瑞萊,就已經可以完全知道了。我比較喜歡海俊表白的情節,也是瑞萊最喜歡的那段話。可能從男性視角下,我可以明白海俊所放棄的,對他來説有多麽重要。也就在說,瑞萊比他自己還重要。

海俊是剋制的,源自于社會和家庭的因素,這種情感他也明白是十分危險的。我並不想完全的避開電影中出現的出軌和夫妻家庭關係的話題,但如果只論對錯,這個世界就比較容易運轉了。電影中出現過一個案子,一個男的因爲在坐牢的時候知道了自己的朋友强迫了自己的初戀發生了性關係,於是就殺了那個朋友,後來又殺了自己初戀的丈夫,只是爲了兩個人能在一起。一個很害怕坐牢的人,爲了自己愛的人,還是選擇這樣做了。有時會想,這是容易,還是挺難做到的。我不知道,因爲我沒這樣做過,大概率也不會這樣做吧。但我還是明白,這也是他們的愛情。

7.6

到我結尾時,打開豆瓣評分,看到已經從年初的7.9降至7.6了,30萬人參與的評分。點開朴贊郁的其他作品,《小姐》8.5的評分在7.6的對比下,似乎顯得更加耀眼了。一開始挺詫異,有些感到難過,再到後來,想想最近《你的婚禮》也有重映機會了,就也釋懷了一些。

謝謝23年能看過這麽多精彩的電影。

Written by Daniel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